第五十四章:明镜非台-《神手一脉》


    第(2/3)页

    王阳明不当回事:“好吧。不过天气这么热,在审案前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大盗一边冷笑一边脱去外衣。他又说:“还是热,内衣也脱了吧。”大盗无所谓地照办了。

    王阳明看着赤膊的大盗,缓缓说:“干脆裤头也脱了,不是更自在…”大盗连连摇头,称:“这万万使不得!”王阳明厉声喝道:“为什么使不得?这不就是你的良知吗?”

    大盗拜服。

    恩师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良知如同裤头,万万丢不得。日后,老人家的叮嘱成了照亮二弟子和三弟子前途的火把,可惜光明没能渗透大弟子晦暗的心理阴影,矫正不了他扭曲的人格。浮屠笃信,师父“假仁假义”,暗藏的刀尖磨得愈加锋利。

    剑鬼规劝弟子:“要想保持良知,就得不受人惑,不受己惑。”他引用西方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做过的一个实验为例,讲解何为“不受人惑”:

    亚伯拉罕请6名受试者一起“比较线段的长度”,而其中有5个人都是托儿。那些线段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可是,当5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时,竟然会有三分之一的人,跟着选那个错误答案。整个实验下来,有76%的人,至少做过一次从众的判断。

    莫里斯先生曾引用一位高僧的话,赠言翰毕里大学哲学系毕业生:“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剑鬼告诉弟子:“你们一旦走出师门,接触的是一个花花世界,犹如万花筒般绚丽!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们似乎更应该‘守脑如玉’。”

    不动谨遵恩师教诲,克勤克俭,竭尽全力摆脱内在的、外在的各种诱惑。他阅读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书中引述:禅宗高僧吃饭时,总是先“淡吃三口”,也就是说,什么菜都不忙着动,先细嚼慢咽三口白饭。

    这三口白饭,第一口,为的是体会“米饭的正味”,第二口,为的是体会“自己的衣食之源”,第三口,则是为了体会“农夫们劳作的艰辛”。

    人们进食时,都是五味配合着吃,因而很难真正感受到饭味的甘美。丰富的食物,会麻痹人们的味觉,富足的生活,会麻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淡吃三口”,是为了“更多的回味”——不动一直以来都在“回味”。

    不动的目光自虎口的疤痕转移至对手的面貌,不带一丝戾气地注视对方。

    “既然大师有要事在身,那我更不应该耽误大师的宝贵时间了。”弗里曼拔下领口的羽毛,雪白太刀立现,“肯请大师亮剑。”

    “剑在心中。”不动双掌画圆,身旁浮生一圈无刃光刀。刀剑具四种形态,金色代表怒目金刚,百折不挠;白色代表慈眉菩萨,消灾解厄;血色代表无间地狱,沉沦苦海;彩色代表西方极乐,生生不息。

    “好剑,好修为,叫人叹为观止。”弗里曼开启金刚道,迈出此战第一步:“失恋狂想曲!”他身影忽隐忽现、时左时右,稍微现形必挑拨一划刃光。此等招式本不足为奇,可妙就妙在少年做到不声不响,刀法精准,外人无从揣测他下一步往哪走、下一刀朝哪来?

    “好刀,好本事!果真名师出高徒。”不动寸步不移,心无杂念,就像一台机器自动操纵环行地无刃刀剑御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