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木秀于林-《神手一脉》
第(2/3)页
他表情木讷地观望恩师和蔼的笑脸,象是要询问隐疾病况的患者,又难以启齿。突然,师父的神情变得刻薄寡恩,不明来由地就拔出利剑,毫不犹豫地斩掉他的头颅!
每当他的人头滚落,鲜血溅满白袍时,浮屠就立刻惊醒!事后,无论剑鬼和师兄弟如何问他,他都绝口不提,硬是将噩梦埋藏在心底。
久而久之,他的性情变得愈来愈怪异,成日疑神疑鬼不说,竟连往常敬爱无上、视如父母的恩师,亦疏远排斥。浮屠越看师父,越像手拿佛珠,一边念佛,一边论人长短的假慈悲、伪君子。
年久日深,凡是对他好的人,或是他喜欢的事物,均会使浮屠感到恐惧!症结在于,他心里很怕,生怕噩梦成真的那一天来临!
不堪重负的浮屠,开始借由破坏物品来舒缓压力,尤其是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例如花瓶瓷器,当然还有他原先最喜欢的白袍。
曾几何时,有一个病态的小男孩,养了一只猫。这只猫聪明、可爱,只可惜年事已高。男孩留心到他心爱的猫慢慢变老,非常担心。他怕这只猫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彻底离他而去。
但猫哪里懂得害怕。它要么躺在阳光下,慢条斯理地梳理身上斑斓的长毛;要么捕捉眼前嘤嘤飞过的苍蝇;或者眯起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窗外……
往后的日子,男孩和猫各有所思,各有所得,彼此心态截然不同:男孩收获的是担心和恐惧,就像走进死胡同;猫收获的是快乐和满足,这无需耕耘,只需单纯即可。
某日,畸形的心理犹如魔鬼的傀儡线,操纵男孩举起屠刀,亲手斩断了这份牵挂!
若干年后,该名男孩长大成人,仗剑行走,横行天下,位列凡剑豪之流。这时,当初破坏美好之物换来的安慰感,已不能满足他了。唯有杀死剑道中人后血染白袍的景象,才能叫他尝到愉悦的果实!这种恐怖的**就像饕餮,将其人格完全吞噬,直至化身成魔……
魔,梵语魔罗的汉语简译,佛教中的恶魔,指夺人生命,且障碍善事之恶鬼神。若梵汉并举则称为魔障。
魔罗,意译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它可能源自于古代天竺神话中的阎摩。依《梨俱吠陀》所述,阎摩为死神,住在天界,他已克服死亡,为亡者引路。
在原始佛教中,魔是居住在天界的天人,他们的领名叫波旬,出于嫉妒,曾经企图阻止释迦牟尼证悟成佛。在释迦牟尼开始传教之后,也曾经多次扰乱僧团弟子。
佛教认为,任何能够阻扰修行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因此,在内心中的不安、愤怒、贪心等烦恼,都能被称为魔。
预先来扰乱,令行人不得成功,这样叫做杀害者,亦名波旬。其实有四种魔的区别:
三界内的众生都有贪瞋痴等烦恼,名烦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