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祝英台父亲-《大电影》
第(2/3)页
当然,因为这毕竟是一部电影,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情况与真实的历史很可能不同。就象梁山伯的出身,居然是通过科举当上的官,就连程诺都知道,科举这么新潮的东西绝不是这样个年代能玩出来的,但它就发生了,看祝英台等土著的反应还很正常。程诺也没有深究的意思。
所以稳妥起见,程诺在动身之前特地让祝英台主仆两人看了看,两人的反应很让程诺满意。小丫鬟当时就大叫了出来,祝英台也忍不住靠近了好几步,还在镜子前转了一圈。
按两人的说法,绝对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东西。
“我原本长的是这个样子啊!”这是小丫鬟的反应。
程诺曾半开玩笑地问祝英台愿不愿意用这面镜子换她不去殉情,祝英台罕见地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拒绝。这并不竟味祝英台对梁山伯用情不深,女人天生爱美,天性如此,这是没办法的事。
也因为这个,连祝英台主仆对程诺外国使节的身份都深信不疑。
所以程诺觉得自己冒充一把使节还是挺有底气的。至于整个使团就两个人又很寒酸…有什么关系,唐僧去取经的时候,开始不也就一个人吗?最后在观音菩萨这个中介的大力推荐下也就凑了四人一马,不比自己好哪儿去。
况且,这个使团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全在自己怎么编吗?…庞大的使团在横渡大海时遇到巨大的暴风,拼死护住了公主与不礼物,不知怎么就到了这里,最终就只剩下两个人…这种桥段随口就来。
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在这个时代通传一个消息的时间代价实时太长,恐怕这也是发明电报、电话的初衷。
老堵着城门肯定不合适,程诺他们早在城门官离开之后便被带来了城门里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程诺自己拉着马走的,那个家丁不知何时已经偷偷溜走,想必是去找祝英台的父亲报告。
程诺并没有在意,反正是迟早的事儿。
马车的周围尽管有士兵不停在驱赶,还是有不少人远远地围在着看。谁让这个时代娱乐的项目太少呢,大家又没有网络,想了解点八卦,抵近观察是最快捷方便的。
“让开、让开、让开!”一阵喧嚣,两匹高头大马打头,两匹马殿后,中间护着一架豪华大车,十几个步行的家丁全副武装护卫在侧一路小跑,向城门程诺等人所在的方向快速而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