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信念带走-《神手一脉》
第(2/3)页
南方增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宝剑,护法神;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穿盔甲,手持蜃(据明·杨慎《艺林伐山》云:“蜃行似蛇而大音顺。”有人曰蛇或龙,皆误),传法神;
北方多闻天王晚,名毗沙门,身金色,穿盔甲,右手持宝伞,左手握银鼠,降魔施财之神。
根据佛教传说,在须弥山中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便各居一峰,护一方天下,故称四大天王。在古代,四大天王还有“风调雨顺”的含义——持剑者风(锋)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蜃者顺也。这也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对丰收之年的渴望。
四大金刚的传说还有: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和“六欲天”。?欲界:人类社会,地狱,饿鬼;六欲天:于人鬼以上的天界,天神所居。六欲分为六重,第一重便为“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各护天下。
佛教的四大天王汉化便形成东土罗汉堂中的“四大金刚”,成为“风调雨顺”的化身:?持国天王魔礼寿,穿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把,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米伞一面,职雨。
锋之六道中的金刚道就具备佛国金刚菩萨众天神之圣洁神力。金刚道中人对佛法的修为愈高、定性愈足,所能挥的力量也愈大。
武藏性情敦厚,常保定力,克制外邪作风。他认为,本道不可妄开,开则必战,战则必胜:“且看我双刀斩月!”他大脚迈开,魁梧的身形奔袭出去,决意先制人。
因武藏体重过五百斤,肌肉比例高出普通人一大截,步履也就分外稳健,竟而撼动大地,引轻微地震,可身法行之敏捷快却不亚于一流高手。
仅两步,他便冲到对手跟前,右刀下劈若砍柴,左刀突刺如冲锋。这份气魄,堪当大任,纵使深入百万军中取上将级,亦如探囊取物。圆月桂不愿和他做力量上的拼斗,貌似甘拜下风频频后撤。
桂躲刀格挡时,留意到,武藏的左右两手竟能分使不同招式,长刀“泰山”刚猛,刀刀势大力沉,有万夫不当之勇;短剑“润物”正好与之相反,使地是灵活轻巧路数,招法繁复,变幻莫测,敌方应接犹嫌不暇,何况反制。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刀法,圆月桂感觉好像凭一己之力同时跟两位杰出剑客过招,不免阻挡艰难,时常措手不及。叫人不得不佩服的是,五十招过后,他竟就借着自身非凡的剑术天赋,完全适应了两套进攻路数,应付得绰绰有余。
武藏见对方居然能在这样仓促的对决中招架住双刀攻法,由衷赞叹:“你真是个天才!”
“天才始于醒悟;成就源自磨砺。”圆月桂回应之余,盘刀回斩挡开对方数招快攻,并抓准其招法疏漏,疾刺一刀,直取武藏右眼!
寒光冷冽,血花飞洒,红色的液体由武藏的右边脸颊淌下,但他掩护地却是左眼。武藏遮住那只完好的眼睛后,冷静地蹬踏退开一段间隔,防止敌人趁势进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