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去!-《浮世经》
第(2/3)页
“啊。”徐玫面皮微微红,咬唇道:“娘,您放心,我这次真的不是去杀人的啊。当然,若是临时起意的话,就说不准了,反正不是带着目的去的。这次真没骗您。”
“你如今武力高强,天底下大可以去的,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你想出去玩,也随你。”徐夫人十分通情达理,道:“只是若是真有大事生,一定要记得及时与我沟通。”
“是,女儿明白。”徐玫答应下来。
徐夫人沉吟一下,道:“你此去,是便装出行隐瞒身份吗?”
徐玫摇摇头:“不是。只是低调出行,不大肆宣扬而已。到了地方,肯定要麻烦商会给安排住处的。”
徐夫人点点头,道:“大康上京商会来信说,大康有一官员同他们私下接触,想要购买一笔粮食,数量极大,至少十万石,多多益善,一百万石也不嫌多。”
徐玫微微一怔,皱眉道:“若我没记错的话,大康似乎连年丰收,不缺粮草的吧?”
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看好大康而不看好大夏的原因。
大夏天灾不断粮食年年减产,大康却连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实在不得不说,是老天爷都站在了大康那一边,有意支持大康推翻大夏江山取而代之一般。
“据商会调查,大康的确并不缺粮草。国内三十五个粮仓,仓仓爆满,其中囤积,便是在大康没有任何粮食出场饿情况下,供应三年嚼用,也足够了!”徐夫人轻声道。
大康将粮食看的极紧。连年丰收,粮仓里的粮食甚至都霉烂掉不能吃了的,也依旧按照平价收购百姓们地里种出来的出产,坚决不让一粒粮食流出国土去。
“既然如此,他们买粮做什么?”徐玫不解。
“根据那小吏的隐晦之意,似乎是他的一位负责粮仓进出的上官却是监守自盗,偷偷将粮食卖给了走私的商人,谋了极大好处。原本一年一年新粮送进去旧粮折出去做成饲料喂养牲畜战马的,他们一伙人能够做平库房账面,但不知为何,他们突然损失掉一笔粮草,又怕朝廷突然彻查,听说徐元有粮,才想到先从徐元买一些,应对一下局面。”徐夫人皱眉,仿佛因为这内容语焉不详而格外不喜。
“听起来似乎不可信。”徐玫摇头道:“他们弄出来的粮食,卖给了谁?要知道,尤其是最近一年多,咱们徐氏商会背靠徐元,才是最大的粮食供应商人,而且价钱也是极其公道的,供应也算充足……”
“我们卖粮食,是要用银子交换的。”徐夫人缓缓地道:“那粮仓之人卖粮食,没有成本,价格当然极低。价格极低,当然就有商人肯要,以转手获取大量差价。”
“再说,大康还有一个禁酒令。”
禁酒令,徐玫听说过。
这是大康开国时候就颁布下来的法令。大康起源于北地,与南方相比,那里冬日更长且更加寒冷,而喝一口就能烧入心窝的烈酒,就成了人们的心头好,消耗自然极大。甚至有那些贪杯又短视的,秋天里才收的粮食,不论丰年还是贱年,竟然等也不等想也不想,迫不及待地就将大把的粮食酿了酒。有一年,开国太祖秋后让人去筹备军粮,却没想到只收到了一点儿粮食,一问竟然是其他都酿了酒!
太祖大怒,且心有忧虑,故而颁布了这一项法令:禁止私人以土法酿酒浪费粮食;任何一个酒坊,也都要向朝廷申请手令方能酿酒,且规定了定额!
一时间,酒的价格翻了数番!
酒能御寒,但到底并非是过日子的必需品。老百姓虽然不高兴,但面对严苛执行的法令,也都忍耐了。
可酒的价格奇高,从他国收罗美酒运输不易……总有人铤而走险去偷酿美酒暗地里售卖,以收获大量的财富。
消失的粮食,估计多半都是被买去偷偷酿酒了。不然,解释不清,为何会有那么大的粮食消耗。
徐玫听徐夫人一提,很快就想了许多,而后再次疑惑地看向徐夫人,问道:“那娘亲您在怀疑什么?”
若是被贪官偷运了粮仓粮食去酿酒,在听闻上头有盘查之举后,的确会焦急补足亏空,从外面买粮食。
“前因后果,我们听到‘禁酒令’三个字,大约就能补足了故事。”徐夫人道:“唯一的错漏之处,在于那小吏说的,‘最少十万石,多多益善’这一点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