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殿试来了-《寒门巨擘》


    第(2/3)页

    考了一天,一众贡士们这都头脑昏沉沉的档儿,监考的官员这就喊一声:收卷。

    复试也同那殿试一般,不必誊录,考生的卷子交卷以后经糊名弥封后收存就好,届时自然会有读卷官评卷。

    累了一天了,学子们这就6续出了这谨身殿的考场,这一天的复试终于结束了,不过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因为明日迎来的,就是正经八百的殿试!

    明清时候复试一般是在殿试之前的,其实复试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让考生熟悉一下环境,只要考生不犯些低级错误一般都是不会被除名的。

    所谓的低级错误一般都是指犯了忌讳,比如出现圣谕没有顶格写这样的错误,除此之外一般是不会除名的,也就是说今日复试这些学子,基本上都是有幸能明日参加殿试的。

    殿试是封建时代科举最高层次的考试,由皇帝老儿亲自主持,不刷人,只是重新排定名次、甲第。

    原因可以追溯到宋朝的时候,话说当年贡士张元因为殿试落第,无奈这就出走西夏,可不料这人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人在大宋名不见经传,可在西夏却是如鱼得水,竟一下扑腾起来了!后来还官至丞相,屡屡犯边,成为北宋心腹大患!

    由此在宋仁宗赵祯的时候,朝廷便更改这殿试的末位淘汰法,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文人反叛为朝廷所用,后来这规矩也就传承了下来,明清一直沿用。

    学子们回去休息了也没多一会儿的光景,这就再次早早起床,今日迎来的,可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殿试。

    殿试同样是在这谨身殿内,由皇帝亲自主持。

    皇帝老儿亲自主持殿试的意图很明显,一来是为了突出皇帝乃是“天下宗师”的地位,二来也为突出中式者为“天子门生”的身份,说来主要也是为了给中了进士的学子“镀金”,突出这科举乃是国之利器。

    由此中了进士的学子可以自豪的向全世界宣称,老子从此就是正经八百的两榜出身、天子门生了!因此科举这才引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四月的北京城并不暖和。

    由此这会儿天还大黑,走在路上还是颇有些冻人的,一众学子几乎是在寒风中瑟瑟抖,这就再次往这谨身殿里来。

    因为昨日刚刚来过一次,由此众学子这也轻车熟路,不再那般紧张或是出丑,只是随着官吏的脚步亦步亦趋就好。

    今日再看这皇宫的风景自然是与昨日有所不同,大概是因为今日能看到大明朝的皇帝吧,由此一众学子心里也是又高兴又紧张,许多人甚至这还口里小声默念着一会儿见了皇帝应该怎么说,怎么才能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第(2/3)页